休憩系 胡馨方 赴德國杜塞爾多夫應用科學大學交換計畫

一、緣起

時間來到兩年前,得知自己因為必修課衝堂將會延畢半學期的噩耗,悲憤之餘,心裡有個念頭開始萌芽,危機就是轉機,沒想到這樣的結果促使我完成畢生夢想:出國讀書。

在大二那年,決定申請商業設計系輔修,想趁著自己還在大學裡面,充分運用學校資源,多學習一點技能。沒想到在大四選課時,發現設計系與我本系的必修卡在一起,原本已經算好一切計畫的我亂了陣腳,於是我開始思考該如何能充分利用這半年的延畢時間,最後我想到為何不再次使用這個學生身分,去完成我心裡的夢想。出國見見世面一直是我的夢想,不甘只是短短幾天的旅遊,我想在外地居住、體會各種生活小細節的不同、了解西方世界的運行,於是我開始著手準備,英文能力、生活技能、金錢壓力,不想讓家裡負擔太重,我開始瘋狂打工,也申請學海系列獎學金,很幸運地被選上,而我實在深懷感謝。經過了一年的努力,我成功的拖著兩大一小的皮箱,站在機場準備向熟悉的舒適圈說再見,並期許在外一年能有所成長。

飛越半個地球,首次隻身一人到達那麼遠的國度,我明白一切都開始改變了。生活大小事不在是那麼輕鬆容易,周遭充斥著不熟悉的語言,有時連英文都不能解決,好友圈從零開始,與家的時差長達七小時,我也只能靠自己了。然而,全新的學習環境、無國界的社交活動、獨立自主的生活步調,這些也讓我無比興奮,越發渴望能探索更多。於是不知不覺,就在德國一次經歷了春夏秋冬,從在路邊找一輛有積雪的車子上寫中文,到春暖花開整天被一大堆蝴蝶蜜蜂追著跑,再到房裡又熱又沒冷氣還曬成一個黑炭,最後秋葉落滿草地我才驚覺又到了離別的時候。

時間拉回一年後,我下了飛機,帶著歷經滄桑但卻更加堅強的心,我回到懷念的台灣。當在等托運行李時,一年來第一次周遭都是台灣人,內心特別彭湃,看見陌生人之間互相幫忙抬行李,我知道我回家了,我所熟悉、可愛又溫暖的家園。

二、研修學校簡介

位居於德國西部杜塞道夫城市內,杜塞道夫是最大海外日本人聚集地,所以有許多亞洲餐廳及超市,對於華人來說比較親近。而我交換的學校為杜塞道夫應用科技大學(Hochschule Düsseldor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)算是技職學院,實習與理論並重,除了一般校內課程外,也有許多校外教學的機會。

在杜塞道夫應用科技大學中,除了選修商業系課程,也有提供設計系所、工程系所以及一些碩士課程,但有些課程是以德文授課,若沒有一定的德文基礎,怕會雞同鴨講加上跟不上,所以當時我選擇全英文授課的商業學系,另外再額外選修德文語言課。

一開始在開學之前,學校會提供兩個禮拜短期的德語課程,將學生分成初、中、高級三個程度的班級,然後所有外籍新生一起上課。在這時候上課不僅可以學習德文,更重要的是能夠認識不同系所的外籍同學,像我就藉此認識了一個來自波蘭的女生,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,之後甚至還一起出去旅遊。而開學後,學校也有繼續提供語言課程,但就不只有德文,還能選西班牙、法文甚至是日文,十分多元。而每學期完成語言課程、通過考試,他也會寄送一張學習證書,證明你的外語能力已經達到此階段。

在這間大學內,一個學期只要繳差不多290歐元的學雜費,便能得到一張學生證,這張學生證能夠讓你在城邦內免費坐大眾交通運輸工具,十分便利與划算,所以我這一年來也利用這張學生卡,探索許多德國北萊茵邦中的小鎮,有別於一般只去首都旅遊的觀光行程,我體會到更多當地特色景點。

而且另外還有許多學生福利,像是可以免費參加學校外包提供的運動專業課程,課程有有氧瑜珈、舞蹈課程、排球、羽球等等,項目應有盡有,一半以上的課都是免付費。在我交換的這一年內,我每個禮拜固定會去上一節階梯有氧,運動之餘還能結交一些新朋友,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不用擔心沒有運動場所。

至於吃飯的部分,以學生證購買一張Mensa卡2.5歐元,便可在各個學生餐廳都享有學生價的優惠。學生餐廳採取自助餐式,夾多少秤重算錢,主餐額外算,基本上午餐吃下來大約台幣一百到一百五左右,比外面餐廳吃一吃動輒四五百台幣還划算很多,而且健康營養。

而學校提供的學生宿舍,一個月租金295歐元,包含水電及維修費,但不包含洗衣、烘衣,使用一次機器需要2.6歐元(其實是蠻貴的,所以都手洗)。每間宿舍住兩人,有自己單獨的房間,廁所跟廚房共用。在異鄉生活,有個室友能一起分享酸甜苦辣,還能藉機更深入了解不同國家習俗、飲食文化,我覺得能被分配到這樣的宿舍我很開心。另外還有單人宿舍的部分,租金大概就是350歐元左右,設備比較新穎、也不用與人共用,但這一次都是要看學生住宿機構的安排,一開始並沒有提供挑選房型的服務。

三、生活學習

飲食

第一個禮拜到德國,對生活毫無頭緒,尤其是去超市買食物時,包裝上全是德文,只能依照上面的圖案來判定它是怎麼食用。在買蔬果時也十分艱辛,認識的蔬菜沒幾樣,所以我這一年吃最多的是番茄。不過之後也開始嘗試購買一些不同食材來料理,還從此愛上那兒的節瓜,煎烤煮都好吃。等我廚藝稍有進步後,我也時常邀請外國友人來吃我煮的料理,打拋豬蓋飯、咖哩飯、炒麵,有幾次甚至還親手包水餃煮給它們吃,我想這也是我在國外生活成長最多的技能了吧。

至於外面餐廳的部分,我也嚐了很多德國道地美食,咖哩香腸、豬腳、啤酒、各式麵包,最重要的是還有各種巧克力,德國真的是巧克力愛好者的天堂,超市五花八門的巧克力買不完,每一樣都便宜好吃,如果說我在德國有增重,兇手一定是它。但是在德過外食的費用較為高昂,所以一個禮拜出去吃的次數有限,不過曾經有次太懷念台灣的料理,跑去台灣餐廳吃鍋貼,結果我記得六顆要台幣一百多,自此之後,每當我想念台灣料理,都嘗試自己煮,這也是我廚藝進步的原因之一吧!

生活文化

這一年我在德國體會到台灣的便利,週日全部店不營業不說,就算周一到周六營業時間最晚也到八點,不過德國街上也有像是便利商店的KIOSK。另外還有火車嚴重誤點或臨時改道的不便,我有好多身受其害的例子,像是除夕夜要去找台灣朋友吃火鍋,結果火車誤點又改道,讓我坐到另一個反方向的城市,最後不得已只好放棄火鍋再坐回家,於是那一年除夕夜我就在火車上度過。但這些不便也讓我了解到,人的生活簡單就好,像是有時候擁有足夠溫飽的食物就夠了,在台灣宵夜有一堆可以選擇反而是多餘且不健康的。

另外在歐洲上廁所,衛生紙用完都直接丟馬桶,這點是當初剛到德國不習慣、但現在回台灣有時又改不回來的動作。還有在歐洲上公廁要錢這件事也是眾所皆知的不方便,待一年後我學到如果真的想上廁所,可以去找博物館、美術館、甚至是大學,如果附近真的沒看到,最下策可以找一間餐廳或酒吧,趁人很多很滿時直接走進去。

在德國每到假日,都可以看到酒吧總是擠滿人,不管老中少都在喝啤酒,這在台灣似乎就不常見,也可能是我與朋友聚會都習慣喝飲料或茶,不這麼常接觸啤酒,所以當我看到他們可能連午餐、晚餐都能配著啤酒一起喝,我也只能默默地喝著我的可樂。

旅遊

以德國做延伸,我向外擴展式的旅遊,在一年的時間我走過十幾個國家、無數個城市。從一開始什麼功課都沒做,只會跟著朋友走來走去,到後來慢慢抓住自助行的訣竅,在最後的暑假,我甚至達成平安獨自旅遊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挑戰,才知道其實功課做足、旅遊時提高警覺,自己一個人自助也能這麼愉快。

印象最深的是在二月時,與朋友跑去芬蘭追極光,最後也很幸運看到歐若拉遊走天際,我們一行人就站在遼闊的冰湖上,抬頭仰望藍綠的光在群星之間蛇行,那種感觸十分彭湃,也意識到在神奇的大自然中,我們是多渺小的存在。而在北歐我體會到了出門走十分鐘,雙頰便凍到痛的經驗,零下二十度真的不能開玩笑。

我也在學校交到一個很好的法國朋友,最後暑假時她很熱情的邀請我一起來場南法自駕行。於是我們便在西班牙會合,然後她載我一路北上回她法國的家,途中我們寄宿在她西班牙朋友的家,以及一些露營地區,這些體驗是我料想不到的,沒想到有天我會在歐洲自己搭帳棚,聽著蟲鳴鳥叫睡著、起床還能去旁邊湖裡游泳;還有能夠在歐洲當地人的家裡作客,吃著她爸媽料理的晚餐、聊一些不重要的大小事。這些都是比起去知名景點打卡更得來不易的回憶,在旅行結束後,我也誠摯地邀請那位法國朋友,有機會一定要來台灣,我絕對熱情招待並且帶她見識台灣的美。

四、感想與建議

一年太長了,長到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及個性;但一年也很短,短到沒機會體會第二個冬天。在德國的這段日子,我不僅學會獨立生存、獨自處理各種大小問題、在沒有人陪的時候學會與寂寞相處、在很多人的派對大膽社交,也了解到家是如此溫暖的地方,我時不時會想念在台灣的家人朋友,距離使人看清,原來在台灣這些幸福是多難能可貴,需要珍惜。

但我也明白了歐洲不會是自己想久居、工作的環境,若是去短期旅遊等等是很棒的,但久留的話第三外語仍是生存所必備的技能。而現實面往往也是殘忍,扣除掉學生的身分及福利,要獨立自己在國外租房子、找工作、交朋友,都會是一大挑戰,這也是我利用這次交換經驗所體會到的。

這一年可以說是我人生的轉捩點,真的很幸運能有這個機會開開眼界,而未來的我將會帶著這份眼界繼續成長茁壯。也建議有交換想法的學弟妹們,一旦下定決心了,就堅持的衝下去,這會是場珍貴的體驗,甚至能夠改變你未來的人生方向、實現最深層的自我追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