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參加交換學生計畫的想法是在高中時產生的。想要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、學習新的語言、跟朋友交流並且學習自己獨立生活。進入大學,從大一開始不斷的詢問家人的意見,試圖尋得家人的同意,但是家人始終沒有點頭答應,每一學期我都會跟家人提說我想申請交換的事,終於在大三的時候獲得家人的同意,讓我在大四上學期出國交換。
一開始家人的擔心肯定會有的,安全、生活、語言……等方面總是放不下心,所以在獲得家人同意的這段期間,自己有在工讀也有當TA,為自己存了一筆錢。對韓文有興趣,所以也買了一些書,著手自學韓文,不斷的展現我很想去韓國交換的決心,在學校課業也都維持一定的水準,讓我在大學的第三年獲得家人的允許並且順利申請上交換計畫。
獲得家人同意後,就開始著手準備申請資料。因為大二統計課的時候,曾在課後時間找老師聊過我想出國交換的想法,也有跟老師說家人尚未同意,我還在努力中,老師表示他支持我也很鼓勵我多出去看看。於是在申請階段,需要找老師寫推薦信的時候,第一位想到的老師便是統計老師,到老師辦公室請老師幫我寫推薦信,老師也願意幫我寫。其他資料像是申請表、讀書計畫、想交換的學校順序表,一一填寫完,放在資料夾,都完成後繳交給國教處老師。繳交之後就是等待申請結果。
申請上到出發前的心情很複雜。第一次一個人到國外待這麼長時間,在那誰也都不認識,很興奮、很期待,夾雜著一點緊張不安感。這樣獨自一人到國外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,是我一直想挑戰的,期待認識新朋友,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同樣身為交換生的同學,期待參加活動,安排小旅行……等,所以我非常期待這為期一學期交換生生活。另一方面,要離開我熟悉的環境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闖,會擔心沒辦法融入。
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撞到一位韓國阿姨,當下反應是說了「歹勢」,後來又說了”Sorry”,最後才想到要說韓文版的,說完之後那位韓國人大概知道我是外國人,就笑笑的回說”It’s ok.”。那當下會覺得有點尷尬又好笑,因為在台灣的習慣一時改不過來,會擔心會不會覺得不禮貌,但是還好他們對外國人算是挺諒解的。就算韓文講的不是很溜,聽到外國人說他們的語言,他們基本上都會覺得很開心。
我在韓國參加了語學堂,選修了一門本科的科目。語學堂的老師人很好,上課也很有趣,也會補充一些生活上常用的單字、句子等等。每週一到五的韓文課時間,我都非常期待。這15週的課程,我學習得很愉快,班上的同學感情也很好,我們班課後常常一起吃飯聊天還會一起去唱歌。在課堂中,我們有兩次發表,每個人都需要上台報告他們的主題,這是我第一次用韓文報告,真的非常緊張,流了滿身大汗,發表結束後同學都微微笑互相鼓勵,老師也會鼓勵我們繼續講,不要緊張。後來第二次發表,我就有稍微不那麼緊張了。從得知要發表的那一瞬間,我就開始緊張,但是有機會可以用韓文發表,我覺得是很難得的機會,所以我很感謝也很努力準備發表。我選修了國際政治經濟,那門課有差不多十位交換生。需要分組報告,老師規定交換生一定要跟本地生一組(兩位韓國人加上一位交換生)。一開始會有點害怕,有點不知所措,很怕溝通會有問題,一開始韓國學生也有點害羞不敢跟交換生講話,不過其實只要主動找他們,他們都很親切的。學期結束後很感謝老師這樣分組,因此我跟我的組員漸漸熟起來,私下也會互相傳訊息。
在課餘時間參加不少活動。參加了學校舉辦馬拉松、國際運動大會、萬聖節活動,另外去了釜山同一個亞洲文化節(BOF)和釜山煙火節。最印想深刻的是跑馬拉松那一天,那天天氣不好,下著雨,但是大家熱情不減,依舊參與活動並且完成賽程,真的覺得很熱血,先跑完的朋友還在終點線迎接後面跑向終點的朋友,相互擊掌鼓勵,覺得很有意思。
這一學期在韓國生活過得非常充實。一開始去的時候,時不時會很想家,想念家人、朋友還有台灣的食物,幾乎每週都會跟家人視訊一次,更新一下近況,讓他們放心。這學期不只交了新朋友、學習語言,也覺得自己變得更獨立了。學校在釜山,但是也利用了連假以及週末到附近的城市旅行,學期結束後也跟室友安排從釜山由南到北,到首爾的旅行。因為拖著沉重行李,特別辛苦,但也因為如此,這旅行特別讓人難忘,遇到熱心的人幫忙抬行李、載我們到想去的景點……等。對釜山從不熟悉到熟悉、害怕到享受,都是時間磨出來的。這四個多月的時間,夾雜著酸甜苦辣滋味的日子,都成為我珍貴難忘的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