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英系 李知育 赴德國路德维希港應用科學大學交換計畫

前言

已經來到即將回國的時間,也在此紀錄此次交換德國半年的心得與感想。

這半年的生活與經歷,可以很明確地說,如果目標是以長期在國外生活,交換生是一條簡單、方便且划算的一個,不容錯過的選擇。

台灣的大學生,應該都早已習慣與室友或在學校外面獨居的經驗。然而,來到了國外,就會需要與來自全球各地不同國家的人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宿舍內,也要學習著習慣與接受室友的生活方式、整潔習慣、文化交流,等等與台灣與台灣人這一相同種族文化相處,是截然不同的。

我想,我會以語言、德國的文化差異與適應進行解說。

語言

身為英文系的學生,已經習慣於使用英文進行日常的對話,乃至在廣大師生群體面前進行演講與說明,已是英語系的常態。而這也是我來到德國之後,體悟最深的一點。

為甚麼我會特地把這點挑出來講?照理說,能夠出國交換,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,不是嗎?然而,隨著來到德國之後,我發現,即便都是通過雅思或是托福等考試,他系的學生們,都還是無法輕鬆自如且習慣的使用英語來進行日常溝通,更別說聊天了。

曾有一個 case,他也是台灣人,然而他卻說:⌈當別人和我講英文時,我腦內會開始打結,一片空白,要先翻譯對方的英文成中文,之後才能把想講的中文翻成英文,而無法直接地以英文對英文進行對話⌋。這位同學對這種時常發生的情況感到非常苦惱,也因此,日常會習慣性地去找亞洲地區的朋友使用中文聊天來避免使用英文。

德國的文化差異與適應

來到德國之後,首先被驚訝的就是兩個文化圈生活與工作方式之間的差異。

同樣的,我會從禮讓行人、店家營業時間、水資源、工作時間與假期等不同的角度切入。

禮讓行人

在德國,不論是否紅燈,不論有沒有紅綠燈,當汽車看到行人準備跨越馬路時,基本上都會停下來,等待行人通過之後,才會繼續行駛。如果行人站著不動,或是等待汽車繼續通過,停下來的汽車甚至會揮手示意,讓行人了解,讓行人可以不用擔心的走過馬路。

在這點,我印象深刻,因為我就是那個會站在馬路旁等待汽車通過,反而被駕駛揮手示意可以走過去的人。而這個次數,在即將屆滿半年的生活中,數不勝數。

曾經我也以為,是整個歐美文化圈都會這樣嗎?未曾想到,我在德國認識的一位加拿大朋友,也說這種情況,只會在德國出現,是德國的一項特產。加拿大和台灣一樣,都是需要時刻注意汽車流動的。

店家營業時間

在德國,正常的營業時間只到晚上八點,有些甚至更早,下午六點就關門了。也就是說,在晚上時間,德國是沒有辦法獲取任何食物的,想要吃東西,得先行買好,放回冰箱,才有辦法。這也讓習慣性的有 24 小時營業便利商店的我來說,無疑是晴天霹靂。

而這也從側面說明,德國的晚上,如果排除掉酒吧和夜店,基本上就等同於沒有夜生活了。

水資源

在德國,水龍頭裡面出來的水,是可以直接飲用的,廚房裡的水龍頭、廁所的水龍頭,都是如此,也因此就沒有飲水機的存在。

這點是我來到德國之後,相當驚訝,也花費了相當時間來習慣從廚房水龍頭裝水來喝這件事。

工作時間

來到德國,感受深刻的其中一件事,就是德國的行政效率。與台灣最常一個禮拜之內就可以完成所有事情相比,德國動輒需要提前三個月來申請,即便如此,也是有可能申請不到的。

而與國際學生常打交道的國際辦公室,學生對此的感受更是深刻。即便是於上班時間常常去辦公室,也依舊找不到人。辦公室給出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最常見的是假期,而德國的工作假期,多到誇張,常常一請假就請了一兩個禮拜出去玩,也讓學生都無法找到相關辦事人員。也因此,一件事拖延到二、三個月都還沒完成,更是常態。

結語

來德國的這半年,真真切切的打開了我對於外國人的想像與視野,也藉由與全球各地不同交換生以及德國當地台灣人的討論與對談,讓我對於未來的職涯,有一個更明確的想法,也讓我對於未來的規劃,不再綁得這麼死死的,不再需要逼迫自己在大學生活結束後與工作之間的無縫接軌。

這次來德國之旅,值回票價。也很感謝在大學期間,我的班導師 George 、系秘書、系主任、國際辦公室、和我的家人給予我不論是在學業上,抑或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。這次半年的德國之旅,也給我的大學生活,畫下了一個漂亮的句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