⼀、 緣起
⾼中時,⽼師們常分享他們在國外的所⾒所聞,再加上閱讀《換⽇線》上關於出國經歷的⽂章,讓我⼀直嚮往有朝⼀⽇能夠出國⽣活,親⾝體驗不同的⽂化與環境。
我最初並沒有計畫主修英⽂,⽽是因為指考失利,才進⼊應英系。修習了⼀學期後,我決定留下來,持續精進⾃⼰的英⽂能⼒,同時輔修我感興趣的⼼理學,並修習師培課程。這樣的選擇讓我的⼤學⽣活變得⼗分忙碌,但到了⼤三,我開始對⾃⼰的決定感到動搖——我發現⾃⼰在專業知識上與⼼理系的學⽣有落差。雖然這條路帶來了更多可能性,卻也讓我對未來感到迷惘。
直到⽣⽇當天,聽到朋友可能延畢成為⼤六⽣,我突然意識到,⼈⽣並沒有固定的進度表,我不需要被框架限制,⽽是應該按照⾃⼰的步調前進。因此,我決定申請交換計畫,不讓⾃⼰留下遺憾,勇敢追尋嚮往的⽣活。
⼆、 研修學校簡介
華沙經濟⼤學(SGH,Szkoła Główna Handlowa w Warszawie)成⽴於1906年,是波蘭最古⽼的經濟學院之⼀。學校位於波蘭政府機關聚集的區域,周邊環境安靜且交通便利。從Pole Mokotowskie站出發,無論是搭乘電⾞、地鐵或公⾞,前往華沙的各⼤景點都⾮常⽅便。學期間,不論是安排到波蘭其他城市旅⾏,還是搭⾶機前往其他國家,都⾮常便利。
交換⽣通常可以住在宿舍,我個⼈覺得Sabinki宿舍的環境⾮常溫馨。宿舍的廚房和衛浴是共⽤的,每天會有清潔⼈員協助整理環境(但記得煮完飯後還是要簡單清理⼀下)
三、 國外研修之課程學習
當初選擇交換學校時,我考量了避免選擇⻄歐國家,且北歐的⾼消費對我來說有些負擔,因此最終選擇了華沙經濟⼤學。學校提供的課程主要涵蓋商業、經濟和⾏銷等領域,這些領域與我過去所學的內容不完全重疊,因此在選課上對我來說有些挑戰。因此,我盡量選擇那些雖然在專業知識上有所不⾜,但仍能夠參與並學習的課程。
Business Plan (3ects)
課程中有兩項⼩作業,其中⼀項是選擇⼀家啟發⾃⼰的新創公司,並以⼀⾴PPT簡單介紹,並在課堂上進⾏簡短報告;另⼀項則是尋找⼀⽀新創公司向⼤眾宣傳其理念的影⽚,⽼師會在課堂上播放給⼤家觀看。
期末的⼩組報告則是撰寫⼀份 Business Plan,內容不需過於複雜,除了在課堂上報告外,也需提交完整的計畫。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如何構思可⾏的商業點⼦,以及如何發展該商業模式,涵蓋各個⾯向的考量與規劃。
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(3ects)
這堂課的核⼼圍繞在 Business Model,第⼀堂課時,教授會請⼤家花些時間思考並寫下⾃⼰的商業點⼦。由於我過去較少接觸商業案例,⼀時之間難以想出特別的點
⼦,但在聆聽同學們的分享時,覺得他們的想法都很有趣。
建議想選這⾨課的同學可以事先思考⼀些商業點⼦,因為後續的分組將依據⼤家分享的內容來進⾏,有相似理念的⼈會⾃然⽽然地聚在⼀起,組成⼩組。
後續的每堂課,教授會先對當周要完成的部分作簡單介紹,像是與顧客關係有哪些層
⾯需要考量,哪些形式可以維持與顧客之間的關係,有哪些⽅式可以建⽴客群等。接著⼩組會有時間可以討論相應的內容,並在課堂中分享,讓教授與同學們可以提出建議等。
課程最後,各⼩組需要進⾏簡報。雖然每堂課都需要投⼊不少⼼⼒,但在課堂上能聽到許多有趣的想法,教授的回應也很豐富,同時還能深⼊思考創業過程中的各項決 策。因此,⾮常推薦給有意發展副業或創業的同學。
Human Resources Mangement (3ects)
這堂課雖然主要學習⼈⼒資源管理的相關知識,但教授上課時經常提問並與學⽣互 動,使課程不會顯得過於枯燥。教授的提問是開放討論型的,只要有回答就能獲得額外加分。剛開始時,由於不太習慣教授的⼝⾳,我較難跟上課程內容和提問,但隨著課程進⾏,我逐漸適應並開始更積極參與討論。
此外,課堂中的互動成績占⽐較⾼,還有⼩組報告需要完成。⼩組報告的主題與當周的課程內容相關,學期初就需要選擇組員並確定報告主題,報告形式為簡報。由於課程⼀次連上四⼩時,因此在11⽉就提早結束。期末考試是選擇題,只要認真閱讀課程簡報,就能順利通過。
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Workshop (3ects)
雖然之前有上過公眾演說的課程,但這堂課與以往不同,教授並不著重於反覆練習,⽽是先花時間講解在公眾演說時需要注意的各個要素。這些不僅限於內容架構,教授還特別強調肢體語⾔和聲⾳運⽤的重要性。課堂中會安排相關練習,並在練習後讓同學們互相給予回饋,教授也會再總結。這樣的學習⽅式可能會讓來⾃台灣的同學感到不太習慣,但我很喜歡這種能夠清楚交換回饋的學習氛圍,這也能幫助⾃⼰提升⽤英⽂思考和回應的速度。
期中報告要求選擇與商業相關的主題,進⾏10分鐘的簡報。教授會使⽤⼿機錄製簡報過程,讓學⽣能夠回顧⾃⼰的肢體語⾔與聲⾳運⽤等細節。報告結束後,教授會請同學回饋並記錄下內容。期末考則是電梯短講(Elevator Pitch),學⽣可以延續期中報告的內容進⾏改編,或視其為應徵⼯作時的練習。
報告結束後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教授指出我在演講時主要⽤喉嚨發聲,並提醒我應該嘗試做瑜珈來練習呼吸,這樣不僅能讓語氣聽起來更⾃信,說話時也會更輕鬆、不易疲勞。因此,我⾮常推薦對公眾演說有興趣的同學修這⾨課!
四、 國外研修之⽣活學習
在開學前幾週,群組裡就會提供學伴計畫的申請連結。我剛好遇到⼀位活潑可愛的⼥⽣,第⼀週我們就去了她最喜歡的 Cafe – bar Paragraf 喝酒聊天。因為我不介意菸味,我們選擇坐在吸菸區,沒多久便開始和旁邊的波蘭⼈聊起來了。
後來聽朋友說,菸⺠的社交從借打⽕機開始,交換⾹菸時達到⾼潮,最後在煙屁股被輾滅的瞬間結束——這完全就是我在這裡親眼⾒到的景象。在這裡,我遇到曾在台灣⼯作過的波蘭⼈,也和⼀群正在討論嬉⽪⽂化的⼈⼀起打牌,是⼀段⾮常特別的體驗。不過,吸菸有礙健康,還是適量就好。
在台灣,由於時間關係,我較少下廚,但在歐洲外⾷費⽤較⾼,⾃⼰煮飯能省下不少開銷。⽽且,廚房也是認識宿舍朋友的好地⽅!
不得不說,我並不擅⻑主動開啟話題,再加上剛開始對英⽂⼝說還不太⾃信,也⼀時難以適應不同的⼝⾳,所以我的交友圈發展得⽐較慢。不過,因為在廚房認識了 Lisa,我們開始常常⼀起做料理,像是鬆餅、布朗尼等,完成後也會和朋友們分享!其中,⽶紙年糕 讓我和韓國⼥⽣ Dawn 更熟悉,後來我們還⼀起規劃了去愛爾蘭的旅⾏!
我也在亞超發現了糯⽶粉,便決定找朋友們⼀起搓湯圓。除了邀請⽐較熟識的朋友,我也試著約⼀些想進⼀步認識的⼈,後來⼤家聚在⼀起,漸漸形成了⼀個「煮飯⼩隊」。我們不只做湯圓,還曾經⼀起煮⽜⾁湯,⽽這次經驗對我來說格外特別——因為每個國家處理⾁的⽅式不同,原本缺乏中藥包的清燉⽜⾁湯,最終變成了⼀道充滿⾹料、⾵味⼗⾜的異國⽜⾁湯!
Tips:除了與朋友相約,不妨也邀請想認識的⼈⼀起參與活動,像是下廚、抱⽯等,不僅能讓⽣活更豐富,還能藉此更深⼊了解彼此!
既然提到了⼝⾳,就不得不提我的印度室友 Snehima。剛開始和她相處時,我常常聽不懂她在說什麼,腦中⼀⽚空⽩,然後努⼒試著理解。有時實在沒辦法,只能直接冒出:「蛤?可以再說⼀次嗎?」雖然這樣的反應感覺有點丟臉,但或許正因為我能坦然承認⾃⼰還無法適應,她也友善地接受這樣的我,讓我慢慢不再害怕犯錯。此外,由於我們每週能相處的時間不多(印度⼈⼤多會提前安排好所有旅遊⾏程,⽽我經常⼀個⼈待在宿舍),所以每當有機會聊天,我總是講個不停,⼝說能⼒就這樣默默地進步了!
Tips:坦然展現⾃⼰不擅⻑的地⽅,放輕鬆地努⼒說,⼝說能⼒就會進步!
旅⾏過程中也有許多機會練習⼝說,雖然住在混合型房間(mix room)會有些擔⼼安全問題,但我認為這樣反⽽會有更多與⼈交流的機會。⽐如當有⼈進⼊房間時,主動地打招呼和提問,就能認識更多⼈,甚⾄聽到有趣的故事。在innsbuck,我和Lisa便在和⼀位英國⼈聊天時得知,⻘旅在平安夜這晚邀請⼤家提供⼀道家鄉菜,雖然因為超市提早關⾨,我們無法準備⾷物與⼤家分享,但我們仍然度過了很棒的平安夜,隔天也和當晚認識的⼈⼀同出⾨。
此外,在選擇住宿時,可以查看⻘旅是否有安排活動。例如,在 free Sangria 的活動結束後,我和參與活動的⼈聊了很⻑時間!待在交誼廳也是不錯的選擇,即使不擅⻑主動開話題,也很有機會遇到正在聊天的⼈,並默默加⼊他們的對話,或是有⼈會主動來找你聊天!我⾃⼰曾在愛丁堡的⻘旅認識來⾃葡萄⽛法羅的⼈,因為有留下聯絡⽅式和記下他住在哪,所以在⼆⽉規劃獨旅時,我便把法羅這個迷⼈的⼩鎮規劃進去!
最後,在獨旅時,我也嘗試使⽤了 TimeLeft,和陌⽣⼈共進晚餐。我分別在⾥斯本和巴黎各參加過⼀次,餐桌上的每個⼈都來⾃不同的國家,回台灣後我也⽤了幾次,但台灣⼈占多數,所以會和在台灣使⽤⾮常不同。不過,我發現⾃⼰不太知道如何與⼀群⼈聊天,偶爾會插不上話,這時我便把它當作是練習聽⼒的時間(笑。再加上聊天的話題和台灣略有不同,所以剛開始會有些吃⼒,但我相信⻑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 中,會更習慣這種聊天⽅式!我也覺得這個 app ⾮常適合⻑時間待在某個國家的外國⼈使⽤,因為它能幫助你在當地建⽴⾃⼰的社群~
Tips:主動創造與⼈互動的機會,並保持開放⼼態去認識不同⽂化和背景的⼈!
獨旅時,我也⾮常推薦參加⼀⽇遊⾏程,這不僅可以去到交通稍微不⽅便的地⽅,⼜會是認識其他⼈的機會。我覺得⼈數越少的⾏程我覺得越有機會,像是在法羅的那次⼀⽇遊,我們只有8個⼈,因此就⼀次認識了整⾞的⼈!有時候,⼀個⼈旅⾏也能給⾃⼰設定⼀些⼩任務,⽐如試著請別⼈幫忙拍照,或是主動地詢問需不需要幫忙拍照,這樣也能幫⾃⼰換來⼀些照⽚。雖然無法保證照⽚的品質,但這些照⽚都能留下珍貴的回憶!
最後,勇敢的嘗試各種事物吧!雖然看不懂菜單令⼈困擾,但有時也會帶來驚喜。在哥本哈根,我便第⼀次嘗試了⽣⿂和淡菜,雖然當時抱著「⾃⼰點的就必須吃完」的⼼態,但這也成了我旅⾏中的有趣故事。因為很想學bachata這類的社交舞,即使巴塞隆納⻘旅的課是⽤⻄班⽛⽂教的,甚⾄因為缺少領舞者,沒有任何經驗的我,第⼀次的課便是看著動作來學領舞。下課後的練習時間,我有了機會在他⼈的帶領下跳舞,當天晚上還因為新朋友想再多跳幾次舞,就⼀起去dance club上了第⼆堂課!在這之前也因為想學社交舞,在⻘旅認識的朋友也教了我⼀點舞步!
五、 研修之具體效益
提升語⾔能⼒,培養跨⽂化溝通技巧
透過住在⻘旅、參加活動和與不同國家的⼈交流,提升英語⼝說與聽⼒能⼒,並學會適應不同⽂化的溝通⽅式。
學習獨⽴⽣活,提升適應與解決問題的能⼒
親⾃規劃旅⾏、⾯對未知的挑戰,如獨⾃安排⾏程、適應當地⽣活、處理語⾔不通的情境,讓⾃⼰更加獨⽴且靈活應變。
積極參與當地活動,融⼊不同⽂化
透過⼀⽇遊、⻘旅活動、社交舞課程等⽅式深⼊體驗各國⾵俗⺠情,讓旅⾏不只是觀光,⽽是更深刻的⽂化交流。
建⽴國際社交圈,拓展視野與⼈脈
在旅途中與來⾃不同國家的⼈建⽴連結,透過共同經歷與對話,開拓國際視野,甚⾄促成未來的旅⾏計畫與跨⽂化交流機會。
勇敢嘗試新事物,挑戰⾃我
無論是參加⻄語授課的舞蹈課、在陌⽣國家與⼈共進晚餐,或是嘗試當地特有美⾷,都讓⾃⼰更具挑戰精神,累積更多獨特的經歷與故事。
六、 感想與建議
⼀直以來,我常聽⼈們分享交換對他們⽣活帶來的影響,⽽在經歷半年交換後,我也深刻體會到,離開熟悉的環境、在陌⽣的地⽅⽣活,確實讓我有所改變。
過去,我的時間總是被讀書和打⼯填滿,因此⼀直渴望擁有更多屬於⾃⼰的時間。然⽽,當交換⽣活真的讓我擁有這段⾃由時光後,我才發現⾃⼰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運⽤它,讓⽣活變得充實。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,擁有時間並不代表能好好運⽤,⽽是需要主動去安排與探索。因此,回到台灣後,我決定積極為⾃⼰創造機會,嘗試更多新事物,這不僅讓我的⽣活變得更加豐富,也幫助我認識⾃⼰。
旅⾏途中,我遇⾒了許多⼈,讓我開始不再在意「⼈⽣進度表」,⽽是更專注於探索⾃⼰真正想要的⽣活。我也沒想過⾃⼰會對許多事情勇敢說「Yes」,甚⾄不再在意他⼈的眼光,去嘗試各種從未想過的事。這些經歷不僅讓我變得更加開放,也讓我開始思考,有沒有⼀種⽅式能讓我持續旅⾏,同時持續探索⾃我。
如果你也像我⼀樣,不擅⻑主動開啟話題,出發前可以先準備⼀些問題,這樣在學校或旅⾏時,就會⽐較知道可以聊些什麼。同時,也可以試著列出⼀份⾃⼰想完成的活動清單,無論是挑戰新體驗、參加當地的活動,還是探索未知的地⽅,這些⽬標都能讓你的交換⽣活更加充實!
此外,這半年裡,我與認識七年的朋友重逢,也在宿舍結識了許多要好的新朋友。這些相遇讓我更堅信,某天我⼀定能與這些⼈再次在世界的某個⾓落相聚。這次交換也讓我更珍惜這些連結,因此我希望⾃⼰能努⼒維繫這些關係,無論⾝處何地,都與他們保持聯繫。
最後,想對正在考慮交換的你說——別讓經濟因素成為阻礙你探索世界與認識⾃⼰的理由。只要有這個想法,你⼀定能找到實現的⽅法。無論是透過更精打細算的旅⾏⽅式,還是積極創造豐富的⽣活體驗,都能讓你的交換⽣活變得充實且獨特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