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一直都有出國讀書的夢想,所以大學也選擇來台灣讀,但到後面也開始想體驗一下不同國家的讀書文化,猶其是歐美的!所以在我的大二的時候已經有想出國交換的想法,但由於大三開始需要進行實習,並要準備畢業製作,因而難以在大三的時候出國,只好延遲到大四把所有學分都修好才申請出國交換,以確保不會延畢!
但其實我一開始在申請時是十分猶豫的,因為我在大四的時候還沒去考雅思,那時侯的心態是想逃避,但就是因為我朋友那句「考不過頂多損失報名費」的刺激下,叫我去嘗試考一下,所以那時候我以極速去考了回來,結果最後成功了!到現在想起來我仍然覺得是一場夢,因為整件事發生得太快了!但我還是建議大家盡早考比較好,先不要否定自己,勇敢嘗試!
由於我是外籍生的身份,因而申請的過程困難重重。主要是在簽證方面,由於台灣和香港皆沒有瑞典駐領事館,所以當時是需要特意出國辦理簽證手續。而且整個申請過程十分漫長,大概耗時兩個月,到正式簽證下來的時候已經快要到出發的日子。因此整個辦理過程都十分緊張,因為一直擔心會來不及!
還未出發的時候我一直聽到北歐人比較內向,所以一直很擔心交不到朋友的問題。但到後來我發現他們並不是內向,而是追求個人的空間而已。而且學校內的學生會每星期都會舉辦不同的體育活動,而我認為加入學生會是最快能夠認識新朋友的方法!加上裏面的活動很多元化,有攀石、打網球、游泳和滾球等。
另外學校也有舉辦校外旅行,並帶我們遊斯德哥爾摩和搭郵輪去塔靈,整個體驗我都覺得十分新鮮而且學校給予的自由度很大。聽上學期的學生分享,他們說冬天學校會帶大家去滑雪和看極光,因此只要有參加活動,我覺得不用擔心可能認識不到朋友的問題。
然而我們宿舍差不多每個月都會自發舉行一個International dinner,大家都需要煮代表自己國家的美食分享,不像旅遊打卡美食,反而更加住家化,更能了解其他國家比較本地的美食!
而每週四的「Fika時光」是另一場文化解碼。起初不解為何瑞典人能為一杯咖啡閒聊三小時,但到後面我們也默默地融入這個文化,每個星期四,每人人手一杯咖啡加小點心,除了坐在那邊聊天外,有時候更會一起玩桌遊,而我認為這就是他們其中社交的方法,但是是以比較chill的方法!
由於我來到交換的時候剛好是冬天,很多人說在北歐冬天很容易抑鬱,因為日照時間很短,但反而我卻十分享受!每天放學後回到宿舍其實差不多就天黑了,但那時候才大概四點或五點左右。所以我們都會在那時候圍起來看電影,整個氛圍十分熱鬧,在這寒冷的天氣下,雖然過得平淡,但我反而卻感到十分溫暖!加上我原本是十分喜歡冬天的,有時候早上走路上學時會下雪,那天的早上我會格外興奮,因為可以變走路邊和同學「雪戰」!

